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2的文章

試管嬰兒補助擴大 教育者批「錢沒花在刀口上」:不如拿去幫不敢生的年輕人

https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forum/20220729/9BD071C0690F7ED1BD79BE5F08 馮雨霽/醫學教育工作者   當前生育率急降,少子化非常嚴峻。內政部資料 2022 年 6 月出生的嬰兒較去年同期比驟降了 27.66% ,可能高居世界第一。 7 月 27 日少子化對策計畫平臺擴大會報,重點還是在不孕症人工生殖補助。會中宣揚功績,報告人工生殖補助超過 4 萬 4 千人次,生出 3070 嬰兒。這些看在筆者這位「墮胎倖存者」眼中真是情何以堪。每年因為各式各樣的問題,人工流產消失的嬰兒數,遠超過這些補助出來的試管嬰兒吧?   多少人因為沒錢不敢結婚生子?多少年輕人因為經濟考量墮掉孩子?醫界推估,台灣一年的墮胎數可能高達 50 萬名。保守估計,數字仍可能會介於 10 至 20 萬間。若婦女能在協助下留下一些孩子,是可努力且有成效減緩少子化。   錢應花在刀口上。應該補助適齡年輕人敢婚敢生,在生育黃金期生出自然受孕的嬰兒為第一。台灣試管嬰兒文獻報告,試管嬰兒早產率、低體重率及缺陷率較自然受孕者高。試管嬰兒目的在治療不孕,而非製造嬰兒的手段。但政府不應以補助試管嬰兒為救少子化之主要政策。   也許很多人說,就是因為環境不佳才決定墮胎。其實未來的事變數很大。政府應該做的,是幫助年輕人解決不敢婚不敢生,而非等經濟能力好了,但年紀也一大把了才來以補助人工生殖生出較不健康的後代。於情於錢,政府是否應該努力讓更多「墮胎倖存者」留下?

[救少子女化,應該補助適齡年輕人敢婚敢生]

圖片
台灣最近常常被美國自媒體提到,除了台海危機以外,就是六月出来的數據顯示台灣出生率在與去年同期比驟降了27.66%,可能高居世界第一 (註1)。一個月就比去年同月27.66%,這個降低量,補助再多試管嬰兒都救不回來。 政府現在補助試管嬰兒救少子女化,令人擔憂。這些孩子除了出生障礙比例高(註2)以外,之後還會有較高罹癌症、高血壓的風險。應該補助適齡年輕人敢婚敢生才是 (註3) 試管嬰兒風險:基因沒問題,但表觀基因障礙較高 (註4) 試管嬰兒是體外授精,非自然精卵結合,中間有許多人為的操作。目前已有研究發現每一操作步驟都有可能改變表觀基因,進而造成變異。就像燈管(基因) 沒問題,但開關 (表觀基因) 是故障的。已證實這些變異與親代的健康無關,卻與實驗室操作有密切關係。 (註1) 2022年6月戶籍統計數據分析 https://surrogate-tw-chang.blogspot.com/2022/07/20226.html (註2) 台灣100-106年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出生嬰兒體重、先天缺陷及早產現況報告 https://surrogate-tw-chang.blogspot.com/2022/07/100-106.html (註3) 花91億補助試管嬰兒有用嗎?先解決年輕人低薪過勞問題吧! https://surrogate-tw-chang.blogspot.com/2021/07/91.html (註4) 衝擊科學家的表觀遺傳學:基因只是腳本,後天影響更甚? https://surrogate-tw-chang.blogspot.com/2021/10/2021.html

台灣100-106年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出生嬰兒體重、先天缺陷及早產現況報告

  目標:在臺灣,人工生殖輔助技術( ART )的使用迅速增加。本研究的目的是討論臺灣經由 ART 受孕的兒童的低出生體重,早產和出生缺陷的風險。   方法:資料來源是 2011 年至 2017 年台灣衛生福利部的國民健康署。包括活產兒( n = 1,405,625 )及 ART 受孕的兒童( n = 50,988 / 172,818 週期)。比較 ART 組和自然受孕組的低出生體重,早產和出生缺陷的患病率。   結果:與自然受孕組相比,經由 ART 受孕的兒童顯示出更高的低出生體重率( p <0.001 ),單胎分娩亦如此( p < 0.001 )。 ART 兒童中,即使分析僅限於單胎分娩,早產率也較高( p < 0.05 )。經由 ART 受孕的兒童的出生缺陷率顯著增加( p <0.05 )。   結論:隨著 ART 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加,近年來, ART 相關的風險的可能性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。台灣作為擁有傑出抗 ART 技術和現代醫療保健的主要國家之一,當前的研究結果顯示,在 ART 的使用方面,需要進一步考慮和更嚴格的規定和政策。 Children Conceiv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Prone to Low Birth Weight, Preterm Birth, and Birth Defects: A Cohort Review of More Than 50,000 Live Births During 2011–2017 in Taiwan 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articles/10.3389/fped.2020.00087/full

2022年6月戶籍統計數據分析 (內政部)

  發佈時間:2022-07-08 10:00 1、根據戶籍數據,截至2022年6月底,共有戶籍901.47萬戶。與去年同月相比,新增戶數49,357戶,增幅為0.55%。 2. 截至2022年6月底,總人口為23,186,278人,比去年同月減少301,231人。人口增長率為1.28%,這意味著平均每日下降825.3人。 3. 截至2022年6月底,男性人口為11,475,116人,女性人口為11,711,162人。性別比為97.98,而男女比例為97.98。 4. 2022年6月出生的嬰兒10,943人,較去年同月下降27.66%。平均顯示,大約每3.9分鐘就有一個嬰兒出生。年粗出生率為5.74‰。 5. 2022年6月有21,033人死亡,比去年同期增長26.41%。平均顯示,每2.1分鐘大約有一人死亡。年度粗死亡率為11.03%。 6. 2022年6月結婚夫婦為9,045人。包括8,868對異性夫婦和177對同性夫婦。年粗婚率為4.75‰。 7. 2022年6月離婚夫婦為4,156人。包括4,103對異性夫婦和53對同性的夫婦。年度粗離婚率為2.18‰。 8. 2022年6月有85,868名入境移民,較去年同月增長38.41%。與此同時,有85,678名外來移民,與去年同月相比增加了18.85%。 9. 截至2022年6月底,原住民人數為581,694人,較去年同月增加2,847人(佔總人口的2.51%)。 10. 截至2022年6月底,0至14歲的人口為2,844,150(佔總人口的12.27%)。15至64歲的人口為16,358,488(70.55%)。65歲以上的人口為3,983,640(17.18%)。此外,20歲以上的人口為19,272,702(83.12%)。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istics data analysis in June 2022 https://www.moi.gov.tw/english/News_Content.aspx?n=7628&sms=9125&s=263521

凍卵的迷思!

圖片
    文/小鄭醫師 最 近,很多廣告正在向年輕女性傳遞「凍卵」可以未雨綢繆的訊息,這些女孩可能還沒有花太多心思來考慮何時或者是否想成為母親,就被灌輸在年輕時冷凍卵子,頌揚凍卵的訊息正在各地湧現,但是,凍卵對婦女好嗎?請聽聽醫學界的看法。 凍卵是施打大量荷爾蒙,來收集女性的卵子,並將其冷凍,以便她在以後可以經由試管嬰兒嘗試懷孕。但耶魯醫學生育中心的醫生警告說,凍卵不是一個簡單的程式,而且,並不保證能懷孕。如前述,因著各種廣告和倡議,以及名人帶動流行,凍卵儼然成為現代女性生育新時尚。但醫學博士 Amanda N. Kallen ,耶魯大學醫學生殖內分泌學家和不孕症專家嚴正警告:「我不希望他們認為可經由凍卵以延後成家。因為無法保證當此時冷凍的卵子,之後能夠使用到達成懷孕目的。」 大部分凍卵費用必須自付。除了昂貴之外,凍卵過程也可能引起不舒服和不方便。女性需要服用注射藥物,來刺激卵子產生,並反覆進行血液檢查和超音波檢查。最後,需要經由手術以取回卵子,這些都所費不貲。 如果單次不能收到足夠的卵子,需要等再次的排卵週期 ,又必須再支付另一筆費用!儲存冷凍卵子也要持續付費,解凍卵子並施行試管嬰兒技術,這又是一筆高額付費。 所以,原本單純進行性行為產生自然懷孕的結果,若想經由凍卵達成相同目 的,所付出的代價將非常高昂──不只金錢,還有健康。除了前置的高荷爾蒙刺激對身體健康的影響(如:之後得卵巢癌的風險高),最重要的是,不保證受 孕成功,更不保證胎兒能健康成長。 而人工生殖輔助技術產出的子代( ART 嬰兒,也是所謂的試管嬰兒),必須面對高障礙風險,已有實例證實。從 2011 年到 2017 年,台灣 ART 嬰兒發生極低的出生體重、天生缺陷風險,以及早產兒機率比自然受孕新生兒來得高。國外醫學文獻也發現,這群子代可能有偏高的心血管疾病、高血壓、自閉症、癌症等風險,機率是自然受孕者的兩倍。因此,凍卵後代必要承受較高健康及障礙風險。 醫學博士 Amanda N. Kallen 提醒女性,卵子冷凍是一項不完美的技術;今天越來越多的女性詢問選擇性的「社交凍卵」,這真的需要好好思考;醫學界並不建議。年輕女性請好好思考,凍卵真的是妳需要的?還是只因產業的誘人廣告話術而心動? https://catholicweekly.catholic.org.tw/arch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