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文昌觀點:代孕解少子困境?是解決問題,還是帶來更多社會問題?(風傳媒)

 


推動「代理孕母合法化」,看似要拚出「生產力」,背後卻藏著看不見的巨大風險。(圖/取自xFrame)

面對涉及國安問題的少子化議題,台灣社會正研議《人工生殖法》修法,部分地方政府今年還擴大試管嬰兒、凍卵補助。政府與民間試圖提出解方,但並非所有建議都能對症下藥,例如推動「代理孕母合法化」,看似要拚出「生產力」,背後卻藏著看不見的巨大風險。

姑且不論代孕一途是否真的有助增加嬰兒數,但核心的問題是:女人的身體可以被當作商品?作為代理生產生命的工具?

在極少數開放代理孕母的國家,例如印度及烏克蘭等,代理孕母多是在經濟上掙扎的弱勢女性。表面上為有錢人代孕的契約行為,提供一個簡單解決經濟問題方案,但實際上,契約及規範外的真實風險,多變而無法測度,尤其代孕分娩風險遠大於自然分娩,不僅傷及孕母身體,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,這在點頭同意成為代理孕母時,大多缺乏全盤了解。

《國家評論》National Review2020年的一篇故事,揭露代孕過程的現實及其極端風險。該文講述蜜雪兒.里夫斯(Michellel Reaves)的故事,她是一位妻子和2個孩子的母親,為幫助其他家庭生兒育女,她決定成為代理孕母,沒想到在第2次代孕生產時,因分娩併發症去世,留下丈夫和2個孩子,他們將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長大。

事實上,試管嬰兒產出的後代中,已發現試管嬰兒技術帶來並非只有好處。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報告顯示,臺灣試管嬰兒後代有較高的早產、極低體重、較低體重及缺陷機率。已知早產嬰兒易有聽障(早產嬰兒為2-11%,一般嬰兒為千分之2),而極低體重嬰兒易有神經發展障礙。國外試管嬰兒後代除了如臺灣一樣有較高的早產、低體重及缺陷外,另發現其高血壓、自閉症、智能障礙及癌症機率也較自然受孕後代為高。

據此,國外已有不少醫學文獻警告,與胚胎相關的試管嬰兒技術本身存在許多不可預期的風險,包括在過量排卵、取卵、受精、胚胎培養、胚胎選擇、胚胎移植及可能的冷凍保存胚胎等過程中,牽扯到無數的藥物處理及實驗步驟,這些步驟有機會對基因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。

 而試管嬰兒再加上代孕的過程,讓胚胎除了承受試管嬰兒技術帶來的風險,還可能遭代理孕母母體的排斥。2017美國的研究報告顯示,與同一產婦自己自然受孕的孩子相比,代孕後代有較高的早產率及低出生體重率,此外,代孕者與己身自然受孕時相比,其產科併發症明顯較高,包括妊娠糖尿病,高血壓,前置胎盤等。

代孕造成的人倫及關係等亂象,也已在世界各地發生。例如今年4月,西班牙68歲女星安娜歐伯岡Ana Obregón)透過代理孕母的方式產下女嬰安妮塔(Anita),且精主還是女星已經癌逝的27歲兒子阿萊斯(Alejandro Alfonso "Aless" Lequio)。女星雖高喊「奇蹟」,但也有網友不解,女嬰要喊安娜「媽媽」還是「奶奶」,更令人不捨的是,女嬰出生後不只沒有生母,也沒有生父。

今年6月中,美國真人秀明星科勒・卡戴珊Khloé Kardashian)公開指出,很難與代孕的兒子建立連結:「這是場交易經歷」,「我希望有人誠實的說出,代孕與自己懷孕不同」,這位女星與前男友籃球明星崔斯坦・湯普森Tristan Trevor James Thompson)生下1女,去年透過代孕方式迎接第2個孩子。她坦言與代孕的兒子,不像與自己懷胎生下的女兒有著緊密的關係,這段真心話,也透露代孕後代的成長過程可能倍加艱辛,他們的心理健康也面對挑戰。

面對少子女化議題,「人工生殖技術」應視為醫療手段,不應被濫用。對於「不能生卻能養」的高齡、不孕夫妻,應鼓勵以「收養」取代具健康風險的「人工生殖」。推動代理孕母還涉及將女性身體工具化、商品化,絕非今日重視人權的台灣所當為,政府及立法部門在研議《人生生殖法》相關法案時,務必慎思,切勿讓弱勢女性與無辜幼小生命置於不可承受的風險中。

 

*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常務理事


https://www.storm.mg/article/4813461?mode=whole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當代孕母親被委託父母要求終止妊娠時會發生什麼情況?

Jaida的傷痛 - 死亡代理孕母女兒的故事

台灣100-106年人工生殖輔助技術出生嬰兒體重、先天缺陷及早產現況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