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21的文章

[薛承泰/死七百多人,人口卻少七萬多人!]

圖片
去年全球死於新冠病毒約一九○萬人,今年上半年即使約有廿%人口打了 疫苗 ,死亡人數突破二百萬。史書將會記載,二○二一年的前半年,全球忙著找疫苗、打疫苗,卻擋不住 疫情 。我國疫情最近趨緩,但從國外經驗來看,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波?即使如英美兩國擁有疫苗,最近也擋不住Delta的入侵,台灣逃得掉下一波嗎? 疫苗的功效某種程度是「以毒攻毒」,由於病毒不斷演化,科學家無法知道什麼是最毒,但每一波來襲就是更毒!曾有好幾部電影,描述著人類末日的降臨就是病毒,巧妙的是,這些病毒可能就是變種的「疫苗」! 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有那麼多人死於病毒,全球仍有八千一百萬人口的增長,地球今年很可能突破七十九億人口,其中亞洲占了將近六成!相較於兩百年前全球不過十億人口,馬爾薩斯就在擔心地球養不活這麼多人,認為人們會搶奪有限資源而帶來戰爭,甚至大自然也會反撲造成飢荒或瘟疫。 很諷刺的,兩百年來人口不斷增加,二次戰後更迅速,一九九○年當年即增加九千一百萬人,此後增幅雖減緩,可是增量仍很可觀,人類總數有可能在本世紀內衝到一一○億。如果沒有意外發生,亞洲人口占比一直會維持在一半以上。 人口是負債還是紅利?答案很明顯在於:適度人口數量中維持適度的人口結構。問題來了!什麼是「適度」?傳統對於數量的適度,將重點置於土地與資源的多寡上,如今還須加上科技與經濟發展。至於結構的適度就較有共識,一般希望經濟勞動力人口(十五至六十四歲)占總人口至少三分之二,也就是每兩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或小孩,即是俗稱的「人口紅利」;由於不是所有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都在從事生產,有時候還須加入勞參率與失業率的考量。 歐洲工業化國家較早發生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的老化,在進入廿一世紀時即陸續脫離人口紅利。相對地,東方國家除了日本,開始進入人口紅利階段,在過去的廿年經濟與科技發展迅速,於是引發了西方的危機感!東西方經濟與貿易戰,何嘗不是因此而起?若加上這次疫情的變數,東西方的轉變值得關注。 然而幾個東亞國家在進入廿一世紀後,生育率持續快速下滑並成為全球最低,這將促使人口紅利提早結束,台灣、南韓與中國大陸就是最明顯例子,不僅在二○三五年會超越歐美老化程度,勞動力短缺也會帶來相當衝擊! 我國最近的人口變化更為驚人,在去年創下出生數新低與首度負成長之後,今年上半年生不如死達一萬九千人,遠超過去年全年七千九百人。淨移出人口更高達近五萬五千人,不僅高出一...

疫情下被忽視的兒權

圖片
陳怡朱/社團法人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理事長  2021-07-16 https://bit.ly/2TcEeP8 新冠肺炎(COVID-19)三級警戒四度延長,直到7月26日。延後解封,的確有助全國防疫,但也拖延了另個藏在社會角落裡的大問題:誰來顧孩子?三級警戒一展延,全台幼兒園、安親班、補習班繼續關門停課。 這個防疫暑假,有的家庭冒著老人家可能感染的風險,將孩子送去爺奶家,沒有親屬奧援的家庭,家長只好帶孩子去上班;更糟的是,孩子沒人顧又無法帶孩子去上班的家長,該如何是好? 不少家長團體迫切發聲呼籲,提醒政府在三級警戒期間協助安置12歲以下學童,但進入三級快兩個月來,教育部門迄今無人回應,僅列出一些相關做法「建議」地方縣市政府協助處理。在這些漠視下,一位單親爸爸為了要養家外出工作,萬不得已只能將孩子交給了鐵鍊,事情鬧開了,刺痛很多父母心。 依 媒體報導 ,苗栗縣一名單親爸爸因要外出工作,獨留8歲兒子在家,怕兒子跑出去發生意外,這位單親爸用5米長鐵鍊環繞兒子腰際,留下麵包牛奶,限制兒子在客廳活動,男童打電話向生母求救,才被消防人員協助脫困。男童雖未受傷但飽受驚嚇,警方將父親依傷害、妨害自由等罪嫌函送法辦。 能怪這位爸爸嗎?他要到外地工作賺錢養孩子,但學校安親班沒開,就是沒人可顧孩子,又怕孩子跑出去,無可奈何下只能用鐵鍊鎖住他。這是孩子的困境,也是家長的困境。 另一則 新聞 更讓人難過。彰化縣一位父親於工廠進行堆高機作業時,不慎撞到5歲兒子頭部。男童雖緊急被送往醫院急救,可惜仍傷重不治。這5歲的男童本該在幼兒園,若家長可把小孩送去幼兒園,是否就能少一樁憾事? 這兩則新聞暴露出台灣孩童所處的育兒環境,竟如此窮乏及不友善。從客觀數字來看,與 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國家2018年兒童死亡率統計 比較,台灣1 至4 歲幼兒死亡率已高居第二。2021年疫情之下,若父母無法妥善安置幼兒而置他們於險境,台灣幼兒死亡率恐蟬連世界數一數二,並非不可能! 就在筆者憂慮這一點也不榮耀的世界排名-疫情下台灣幼兒死亡率將在開發中國家居冠,竟看到政府宣布,91億「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」7月1日上路.實在令人無語。 政府寧可花大錢催生「未來」孩子, 卻對疫情下「現在活著」孩子急需的照顧,毫不重視,這不是捨本逐末,完全畫錯了重點? 再者,國民健康署的相關數據也顯示,人工生殖輔...

代孕(代理孕母)知多少Q&A

Q1:「代理孕母」(代孕)是什麽? 答:     「代理孕母」又稱「代孕」,指的是使用夫妻或伴侶之外之第三者之身體(子宮)生育自己血緣子女的行為,又分為以下兩類:     一、 人工授精代孕(傳統代孕):使用代孕母親的卵子和委託父親的精子進行受精,再藉由代孕母親的身體懷孕生產的過程與方式。     二、 試管嬰兒代孕(姙娠代孕):使用委託夫妻的精子與卵子或捐獻的卵子/精子經由「試管嬰兒」(又稱「體外人工受精」(IVF),所產生的胚胎植入代理孕母的子宮內著床,再完成懷孕生產的過程與方式。 Q2:「代理孕母」在我國合法嗎? 答:     「代理孕母」在臺灣還沒有特別法律加以規範。惟依「人工生殖法」第2條定義之受術夫妻「妻能以其子宮孕育生產胎兒」,可知「代理孕母」並不適用現行「人工生殖法」。     另我國民法採取「分娩者恆母」原則(民法第1065條第2項),在現行特別法並無相關規定優先適用下,若採取代理孕母的方式擁有子女時,親子關係的認定即須回歸民法,即代孕者即為代孕子女之法律上母親。「人工生殖法」第24條亦是認定懷孕生產者為法律上孩子的母親,而非捐卵者為母。目前立法院審議中的修法草案明顯違反上述「分娩者恆母」原則。 Q3:「代理孕母」是人權嗎?屬「生育權」保障範圍嗎? 答:     「生育權」又稱「生殖權利」,是一項基本人權。1979年聯合國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》規定男女「有相同的權利自由負責地決定子女人數和生育間隔,並有機會獲得使她們能夠行使這種權利的知識、教育和方法」。     依照聯合國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」(CEDAW),其所保障的生育權指的是生育者的基本人權,也包括安全、可負擔、有效、合理的懷孕、分娩、產後的服務及營養,卻並未包含委託別人代為懷孕的權利。使用他人身體代孕從來就不是基本人權。 Q4:「代孕」孕母懷孕過程孩子出現障礙時的處理方式? 答: 一、胎兒中止懷孕:誰可以決定? 委託父母或代理孕母? 委託父母要求中止懷孕但代理孕母不同意時,要如何解決?國外已有代理孕母堅持生下障礙嬰兒而被棄養案例。 二、生下障礙嬰兒:最好的狀態是委託父母願意接回照顧;但被棄養人數也不少。 Q5:「代孕」子女的健康狀況? 答...

花91億補助試管嬰兒有用嗎?先解決年輕人低薪過勞問題吧! | 雲論 |

圖片
張文昌/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常務理事、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行政院推出多項搶救生育率措施將於七月上路,其中「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」(以下簡稱「不孕補助方案」)規劃針對一方具本國籍且妻未滿45歲之不孕夫妻進行補助,共編列三年91億經費,預計每年補助2萬3千至2萬8千對夫妻進行試管嬰兒。 「不孕補助方案」提高生育率? 「不孕補助方案」政策是否有助提高生育率,令人存疑!理由如下: 首先,夫妻對生育子女的態度通常分成三類:第一類是一定要生、積極求醫、尋求懷孕的機會;第二類是順其自然不強求、有也好沒有也好;第三類是決定不要生、決定當頂客族(DINK,Double Income No Kids)。 毫無疑問,會尋求進行試管嬰兒求子的夫妻屬於第一類,而要能夠有效提高生育率,重點卻在於改變第二、第三種夫妻對生育的態度,以及讓更多適合生育年齡的婦女進入婚姻。 當不孕補助方案補助的對象是第一種,也就是原來就打定主意、積極求醫、一定要生小孩的夫妻,期待藉此政策提高生育率,無異於緣木求魚。 ▲ 試管嬰兒實施者,僅1/4人成功懷孕。(圖/達志影像) 人工生殖開銷大 高社經為主力 其次,進行試管嬰兒每一週期花費約為15萬元,依據參考衛福部「 108 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」(註一,以下簡稱「108年人工生殖報告」),治療週期懷孕率為25.8%、活產率為19.4%,意即每一次進行試管嬰兒只有約四分之一成功懷孕,約五分之一順利生下孩子。 多數不孕夫妻進行試管嬰兒治療都並非一次就成功,總花費50萬以上、甚至花費數百萬以上也大有人在,可見會進行試管嬰兒治療者,不僅屬於前述第一類積極求子的夫妻,更具有相對優於社會整體平均的優厚收入與高社經背景。  人工生殖未排富 91億補助還不夠用 再者,參考衛福部「108年人工生殖報告」,108年台灣夫妻進行人工生殖(含未完成取卵或植入之週期)共有 44,256 週期,扣除補助對象之外(45歲以上)的3317週期為40939週期,行政院預計每年補助2萬3千至2萬8千對夫妻進行試管嬰兒,其數目尚且少於108年(COVID-19疫情之前)進行試管嬰兒的週期數,且 在未排富的前提下,形同於將91億政府經費補助,給原來就打算進行試管嬰兒治療的夫妻,甚至預算可能還不夠。 實際上,不孕夫妻求子過程非常辛苦,政府能幫他們省一些錢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,但是否真正提高...